教大新訊

教大於2024年12月在湖南展開大思政先導計劃,內容涵蓋歷史、文學、科技、國家安全等領域,以邊走邊學的方式,及教學研的取向,展開一趟結合知識與體驗的文化之旅。

 

交流團在校長李子建教授的率領下,首先到訪湖南第一師範學院(一師),與一師簽訂合作備忘錄,成立「香港教育大學與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共建大思政教育創新發展中心」。教大成為本港首間探討「大思政課」的高等院校。

 

一師是已故中國領導人毛澤東的母校,他曾在此求學、工作八個春秋,並實現從一名愛國學生、青年教員,到職業革命家的轉變。交流團在一師參與了一節「大思政課入門課」,並參觀了「毛澤東與第一師範紀念館」,了解毛澤東等早期革命家在此受到的教育和栽培。隨後交流團來到韶山毛澤東故居,在校長李子建教授的帶領下,向聳立在韶山廣場的毛澤東銅像敬獻花籃;並參觀了毛澤東紀念館,了解這位開國領袖的成長環境,以及他如何走出農村,求學求知,追求真理,最終披荊斬棘地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

 

之後交流團又來到鳳凰古城,參觀一代文學巨匠沈從文的故居與墓地,交流團同學在沈從文研究專家的導覽下,沿著沈從文的足跡,走進他筆下的世界;追溯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長點滴,探索湘西的人文和自然環境,是如何塑造了沈從文的精神世界和文學風格。

 

交流團一行還參訪了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陳列展、簡牘博物館及湖南衛視等地,豐富的行程包含了中國歷史、偉人故事、文學鑒賞、國家安全、山水之美、媒體發展,以及科技進步等元素。

 

內地推展的大思政課概念是期望打破課室的四面牆,走下三尺講台,強調要與現實結合,突出了思政課面向社會生活的現實屬性。教大將參考國家「 大思政」課堂的內容和模式,探討大思政課與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結合,通過走訪和體驗的方式,增強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和發展現狀的認識,以培養更多具家國情懷的教師和專業人才。

教大以策略夥伴的身份, 出席了由Quacquarelli Symonds(QS)6 月於新加坡舉辦的「教育數據峰會2025」。峰會以「聯結教育數據:融匯數據科學、技能與創新」為主題,匯聚全球超過400位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和行業專家,共同探討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AI)在教育領域的轉化潛力。


教大出席三場峰會的主要環節,展示如何透過數據主導方式,重新構建教育方面的領導思維:


• 校長李子建教授發表主題演講,指出利用AI和大數據重新定義教育的同時,必須關注倫理道德,包括透明度、公平性以及學生賦權方面,才能重塑教育的成功。


• 副校長陳智軒教授主持論壇,探討大學如何利用整合的數據生態系統,指導學術、營運以及財務領域上的戰略決策。


• 課程與教學學系系主任晏子教授主持專題討論,聚焦運用學習分析技術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促進他們主動學習,提升學術表現。

教大獲顧積善堂慈善基金慷慨捐贈港幣五百萬元,以支持教大「蕊展計劃」下的「School Aspire」項目,旨在為高功能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學生及青年提供有效的學業和職業支援,協助他們提升能力,更好地融入學校與職場生活。


教大校長李子建教授衷心感謝顧積善堂慈善基金及其主席顧芝蓉女士的慷慨捐助,以及霍奐枝女士和蕊展計劃創辦人葉霍奐儀女士在此過程中的鼎力支持。蕊展計劃下的「School Aspire」項目將於今年9月啟動,為期四年。項目將為K3至S6的ASD學生、家長及教師開設課程,幫助學生順利融入主流教育體系;同時透過知識轉移提供實習機會,惠及更廣泛群體。

教大於5月與華南師範大學(華南師大)和澳門大學(澳大)共同協辦了首屆粵港澳大學生創新教學競賽。

 

該競賽為三所院校成立「粵港澳高校教師教育聯盟」後, 共同籌辦的活動之一。是次活動聚集了來自香港、澳門和廣東的40多名本科生,展示了如何透過創新教學推動全球公民教育,構建更互聯互通、有承擔的教育群體。


入圍團隊向評委小組展示了他們的教學計劃,評委包括澳大的周明明教授、華南師大的卓澤林教授以及教大的高放博士。各團隊就著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教學果效三方面,展現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獲得「最佳教學計劃」的團隊包括:教大《我們的環球旅行卡》、華南師大《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澳大《藻類「淨」化論》和東莞理工學院《喜看稻菽千重浪》。

教大於5月假戲曲中心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之中小學粵劇教學研討會2025」,匯聚了大灣區的學者就粵劇校本教育實踐進行深入討論。活動亦安排來自廣州及香港的學生表演,當中包括運用教大推出的「粵曲拍和」應用程式演唱和拍和《木蘭從軍》,展現粵劇創新表演精髓。


研討會由教大教育發展與創新學院聯同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主辦,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佛山市順德區教育與教師發展中心及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合辦,並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粵劇發展基金以及香港官立鄉村師範專科學校同學會支持。

 

教大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學院)於今年4 月下旬在美國丹佛參加美國教育研究協會年會,並以「教大:為亞洲及全球賦能教育」為題舉辦招待會,吸引逾400名人士出席,一同慶祝學院的卓越成就,並促進與國際的聯繫。


是次活動為推動全球教育發展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來自24個國家、158間大學和8間機構的著名學者、研究人員和專家匯聚一堂,促進知識分享,並探索未來的合作機會。

 

此次招待會進一步鞏固學院與國際高等學府及學者之間的聯繫,未來學院將繼續透過多方協作,推動優質研究,促進知識轉移,塑造教育未來。

教大於4月舉行了為期兩天的「中華武術與文化研討會」(研討會),為武術從業者、教育工作者及愛好者提供跨文化交流平台。研討會獲得教育局新界東區域教育服務處以及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支持,並邀請了多位來自國內外的武術專家、學者擔任主題演講和座談嘉賓。


研討會首日活動涵蓋武術表演、主題演講和座談分享,亦安排了多個論文發表演講與多場工作坊,當中包括由世界冠軍兼教大「新六藝」課程導師教授基本太極招式和八段錦,亦有詠春體驗班。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教授兼《太極的創新學習系列研究精華》作者洪強教授,更運用他和研究團隊所設計的「太極合體字」和「太極熊貓」擴增實境裝置,為參加者帶來全新的AR太極學習體驗。


進入第二天,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武術與教育、科技、電影的結合。《九龍城寨之圍城》主創團隊到場與師生們分享鏡頭下的武術、詠春血脈與技藝傳承,成為研討會的焦點。鄭保瑞導演認為研討會將中華武術疊加現代科技的做法非常新穎,並對於教大即將開展的「武術進校園」創新計劃表示支持,兩位武打演員張文傑和伍允龍分別分享自己過往與學校的合作經驗,期待教大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和舉措,推動武術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部分。

 

注:「太極熊貓」可見於本期藝廊部分

 



前香港武術隊代表兼教大「新六藝」課程導師陳穗津女士及劉徐徐女士聯袂教授八段錦和太


 

教大精英運動員學生最近喜訊頻傳,於多個運動比賽中接連取得佳績,除了在2025年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中勇奪一金三銀兩銅之外,男子壁球隊及女子手球隊更分別在中國香港大專體育協會壁球男子比賽和手球女子比賽中雙雙奪冠。


教大鼓勵學生在平衡學業的同時積極參與體育運動,並高度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福祉。學校將繼續促進充滿活力的體育文化,同時支持學生運動員實現他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