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在四月舉行了「國際未來教育論壇 2 0 2 4」,匯集來自本港、內地、不同區域及國際的專家和業內人士,促進教育界的交流與合作。
論壇於九龍塘創新中心舉行,吸引四百多位來自全球 的學者、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參與。論壇節目豐富多元,包括由五位國際知名學者參與的主題演講、六場研討會、博士生聯合會議及十八場論文發表會。
來自泰國詩納卡寧威洛大學 (SWU) 的十三位學者於五月訪問教大,進行學術交流以提升其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教學能力。
在教大課程與教學學系的支援下,學者們參與了為期兩 天的專業發展工作坊,其中包括由吳翠珊博士主導的創意思維發展工作坊,以及由容煒灝博士負責的高等教育 課程設計工作坊。
此 外,SWU 的學者們還參觀了校園,深入了解教大在教學方面的創新發展,例如透過虛擬實境技術 (VR) 輔助課堂教學或協助學生在圖書館的學習,並參觀了香港教育博物館。
由教大師生組成的代表團在五月前往了印尼梭羅,考察當地的教學方式和課堂互動。
代表團在李主聖博士、Taylor Timothy William博士和劉依祺博士的指導下,創作了五本電子故事書,並在三所當地中學教授英語,他們亦積極觀摩課堂,參與當地教師的教學會議。代表團其後捐贈了這些電子故事書,使 得三所學校超過二千名學生得以閱讀這些書籍。
教大代表團隊還與馬凱特大學 (Universitas Sebelas Maret) 的學生合作,開展了一個國際社區項目,通過創作電子故事書、製作 YouTube 影片及將菜單翻譯成英語等,提升一家當地咖啡店的國際知名度。
教大精英運動員學生趙顯臻,於瑞士琉森舉行的世界 盃分站男子輕量級單人雙槳決賽A創造歷史,勇奪比賽冠軍,成為香港首位在世界大賽上獲得金牌的賽艇運動員。
顯臻於教大修讀健康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並獲得學士學位,現正修讀運動教練及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並於二零二一年成為教大「精英運動員友好大學大使」。
作為一所「 精英運動員友好大學 」, 教大一直致力鼓勵運動員作雙軌發展。教大亦是首間與香港體育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的教資會院校,透過彈性收生機制,為精英運動員提供入讀大學的機會。二零一零年至今,教大已錄取近一百三十名精英運動員入讀不同課程。
為響應「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教大四月時與不同地區機構合辦了一系列相關活動。
校方希望透過活動增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以及提升學校師生和地區民眾的國家安全意識。活動包括升旗儀式,以及聯同油尖旺民政事務處及油尖旺區校長會舉行的「國家安全教育」— 理念與實踐研討會。此外,教大亦與大埔民政事務處、大埔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大埔區青年發展及公民教育委員會以及大埔學校聯絡委員會, 於校內舉行了「2024大埔區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跨代活動嘉許禮」。
教大於第四十九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四個銀獎及三個銅獎,得獎發明涵蓋醫療保健、教育科技及遊戲與玩具等多個範疇。
甘志珊博士發明的「透過聽覺任務進行輕度認知障礙和認知障礙症的自動篩檢系統」榮獲銀獎。其餘奪得銀獎的項目, 包括教大與業界夥伴合作的成果—「愛. 蔚空間」、「Pelios:全球首創專為特殊教育需求 (SEN) 兒童設計的情緒預測與辨識平台」及由研究與發展事務處研究助理教授蒙偉賢博士研發的「為自閉症患 者設計、配備自適應噪音過濾器的智慧耳機」。
本校於六月在大埔校園舉行了榮譽院士頒授典禮,表揚兩位傑出人士。
鍾志光先生是香港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活躍於體育、 戲劇、綜藝及文化等多個領域。他不懈追求新知,矢志向年青一代傳承及弘揚中華文化。
顏寶鈴女士,BBS,JP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對香港特區以至國家的慈善和公益事業充滿熱忱,尤其在教育方面。她在香港、福建及孟加拉等地推進了多個慈善項目。
教大與天津體育學院 (天津體院) 合辦「國家榮譽 - 中國女排精神展」,於大埔校園展出多項由天津體院提供的紀念品和物品,包括四座女排世界盃冠軍獎杯、三枚奧運會金牌、比賽隊服及球鞋等。
天津女子排球隊亦分別與香港女排代表隊、教大排球 隊,以及香港中、小學學界精英排球比賽的勝出隊伍進行表演賽,吸引了約四百名教大學生、教職員、校友和市民觀看,反應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