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新讯

教大于2024年12月在湖南展开大思政先导计划,内容涵盖历史、文学、科技、国家安全等领域,以边走边学的方式,及教学研的取向,展开一趟结合知识与体验的文化之旅。

 

交流团在校长李子建教授的率领下,首先到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师),与一师签订合作备忘录,成立「香港教育大学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共建大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中心」。教大成为本港首间探讨「大思政课」的高等院校。

 

一师是已故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的母校,他曾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实现从一名爱国学生、青年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交流团在一师参与了一节「大思政课入门课」,并参观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了解毛泽东等早期革命家在此受到的教育和栽培。随后交流团来到韶山毛泽东故居,在校长李子建教授的带领下,向耸立在韶山广场的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并参观了毛泽东纪念馆,了解这位开国领袖的成长环境,以及他如何走出农村,求学求知,追求真理,最终披荆斩棘地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

 

之后交流团又来到凤凰古城,参观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的故居与墓地,交流团同学在沈从文研究专家的导览下,沿着沈从文的足迹,走进他笔下的世界;追溯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点滴,探索湘西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是如何塑造了沈从文的精神世界和文学风格。

 

交流团一行还参访了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陈列展、简牍博物馆及湖南卫视等地,丰富的行程包含了中国历史、伟人故事、文学鉴赏、国家安全、山水之美、媒体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等元素。

 

内地推展的大思政课概念是期望打破课室的四面墙,走下三尺讲台,强调要与现实结合,突出了思政课面向社会生活的现实属性。教大将参考国家「 大思政」课堂的内容和模式,探讨大思政课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结合,通过走访和体验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的认识,以培养更多具家国情怀的教师和专业人才。

教大以策略伙伴的身份, 出席了由Quacquarelli Symonds(QS)6 月于新加坡举办的「教育数据峰会2025」。峰会以「联结教育数据:融汇数据科学、技能与创新」为主题,汇聚全球超过400位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AI)在教育领域的转化潜力。


教大出席三场峰会的主要环节,展示如何透过数据主导方式,重新构建教育方面的领导思维:


• 校长李子建教授发表主题演讲,指出利用AI和大数据重新定义教育的同时,必须关注伦理道德,包括透明度、公平性以及学生赋权方面,才能重塑教育的成功。


• 副校长陈智轩教授主持论坛,探讨大学如何利用整合的数据生态系统,指导学术、营运以及财务领域上的战略决策。


• 课程与教学学系系主任晏子教授主持专题讨论,聚焦运用学习分析技术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他们主动学习,提升学术表现。

教大获顾积善堂慈善基金慷慨捐赠港币五百万元,以支持教大「蕊展计划」下的「School Aspire」项目,旨在为高功能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学生及青年提供有效的学业和职业支援,协助他们提升能力,更好地融入学校与职场生活。


教大校长李子建教授衷心感谢顾积善堂慈善基金及其主席顾芝蓉女士的慷慨捐助,以及霍奂枝女士和蕊展计划创办人叶霍奂仪女士在此过程中的鼎力支持。蕊展计划下的「School Aspire」项目将于今年9月启动,为期四年。项目将为K3至S6的ASD学生、家长及教师开设课程,帮助学生顺利融入主流教育体系;同时透过知识转移提供实习机会,惠及更广泛群体。

教大于5月与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大)和澳门大学(澳大)共同协办了首届粤港澳大学生创新教学竞赛。

 

该竞赛为三所院校成立「粤港澳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后, 共同筹办的活动之一。是次活动聚集了来自香港、澳门和广东的40多名本科生,展示了如何透过创新教学推动全球公民教育,构建更互联互通、有承担的教育群体。

 

入围团队向评委小组展示了他们的教学计划,评委包括澳大的周明明教授丶华南师大的卓泽林教授以及教大的高放博士。各团队就着提升学生的学习丶参与度和教学果效三方面,展现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获得「最佳教学计划」的团队包括:教大《我们的环球旅行卡》、华南师大《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澳大《藻类「净」化论》和东莞理工学院《喜看稻菽千重浪》。

教大于5月假戏曲中心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之中小学粤剧教学研讨会2025」,汇聚了大湾区的学者就粤剧校本教育实践进行深入讨论。活动亦安排来自广州及香港的学生表演,当中包括运用教大推出的「粤曲拍和」应用程式演唱和拍和《木兰从军》,展现粤剧创新表演精髓。


研讨会由教大教育发展与创新学院联同戏曲与非遗传承中心主办,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佛山市顺德区教育与教师发展中心及教大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合办,并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粤剧发展基金以及香港官立乡村师范专科学校同学会支持。

 

教大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学院)于今年4 月下旬在美国丹佛参加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年会,并以「教大:为亚洲及全球赋能教育」为题举办招待会,吸引逾400名人士出席,一同庆祝学院的卓越成就,并促进与国际的联系。


是次活动为推动全球教育发展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来自24个国家、158间大学和8间机构的著名学者、研究人员和专家汇聚一堂,促进知识分享,并探索未来的合作机会。

 

此次招待会进一步巩固学院与国际高等学府及学者之间的联系,未来学院将继续透过多方协作,推动优质研究,促进知识转移,塑造教育未来。

教大于4月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中华武术与文化研讨会」(研讨会),为武术从业者、教育工作者及爱好者提供跨文化交流平台。研讨会获得教育局新界东区域教育服务处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支持,并邀请了多位来自国内外的武术专家、学者担任主题演讲和座谈嘉宾。


研讨会首日活动涵盖武术表演、主题演讲和座谈分享,亦安排了多个论文发表演讲与多场工作坊,当中包括由世界冠军兼教大「新六艺」课程导师教授基本太极招式和八段锦,亦有咏春体验班。教大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教授兼《太极的创新学习系列研究精华》作者洪强教授,更运用他和研究团队所设计的「太极合体字」和「太极熊猫」扩增实境装置,为参加者带来全新的AR太极学习体验。


进入第二天,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武术与教育、科技、电影的结合。《九龙城寨之围城》主创团队到场与师生们分享镜头下的武术、咏春血脉与技艺传承,成为研讨会的焦点。郑保瑞导演认为研讨会将中华武术叠加现代科技的做法非常新颖,并对于教大即将开展的「武术进校园」创新计划表示支持,两位武打演员张文杰和伍允龙分别分享自己过往与学校的合作经验,期待教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举措,推动武术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

 

注:「太极熊猫」可见于本期艺廊部分

 



前香港武术队代表兼教大「新六艺」课程导师陈穗津女士及刘徐徐女士联袂教授八段锦和太


 

教大精英运动员学生最近喜讯频传,于多个运动比赛中接连取得佳绩,除了在2025年亚洲场地单车锦标赛中勇夺一金三银两铜之外,男子壁球队及女子手球队更分别在中国香港大专体育协会壁球男子比赛和手球女子比赛中双双夺冠。


教大鼓励学生在平衡学业的同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并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福祉。学校将继续促进充满活力的体育文化,同时支持学生运动员实现他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