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

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

作為教大課程改革中具前瞻性的設計師,副校長(學術)、教師教育講座教授鄭美紅教授分享在不斷演變的教師教育環境以及本地和全球化挑戰下,大學未來六年的策略發展計劃。

 

鄭教授是一位資深教育工作者,多年來在教大擔任過不同的學術領導崗位,積極參與大學教育政策的制定。她的教育理念源自一位意想不到的啟蒙者──她的母親。自小鄭教授在母親的指導下學習書法,每天孜孜不倦地練習,母親則以獨特的方式細心點評她的習作,寫得好的筆劃以紅筆圈出,這種做法與傳統改卷的模式截然不同。她形容這種強調學習成果的評核方式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對她後來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影響深遠。「這不僅有助於培養成長思維,營造正向的學習氛圍,也深深影響我對學生、教育,以至人生的看法。」她的教育理念由此植根,並始終將學生的天賦與潛能放在首位。

 

擁抱創新教育模式

 

鄭教授指出,香港的教師教育環境正面臨急劇變化,包括人口結構轉變及教育科技的迅速發展,這些變化進一步影響社會對教師的需求。為應對這些挑戰,教大採取積極靈活的策略,推出創新的五年制雙學位課程,讓學生在掌握教學技能的同時,也具備投身其他行業的能力。這樣的安排可以確保畢業生不被傳統教育崗位所限,賦予靈活性與多元才能去探索其他專業領域,從而提升其在職場的長遠競爭力。她說:「除了教學技巧與對學科的熱誠外,準教師還需具備適應力,做好心理準備面對人才市場的變化,及預備好探索其他工作機會。」隨著人工智能與其他科技崛起,大學亦採取相關措施,提升學生的數碼素養、AI意識與資訊科技技能,以確保他們能夠應對未來的挑戰。她補充:「我們已制定電子學習與數碼能力策略,協助學生掌握各種科技工具與教學法,讓他們有效地將科技融入教學之中。」

 

我們致力於培育具備專業技能、正確價值觀及全球視野的全方位人才,使其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邁向成功。

 

重視價值觀與倫理教育

教大《策略發展計劃2025-2031》其中一個重點,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為此,大學推出涵蓋生命與價值觀教育、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等元素的創新學校體驗課程,有助塑造教師身份,強調專業卓越、道德責任與守法意識。鄭教授指出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這些課程不僅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更協助他們建立堅實的倫理基礎,為個人成長及專業發展打下穩固的根基。」通過培養責任感並加深對權利與義務的理解,學生得以回饋社會,作出有意義的貢獻。此外,大學推出「新六藝」課程,弘揚中華文化與歷史,鼓勵學生探索傳統文化及其當代意義,從而加深對文化底蘊的理解與欣賞,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和對香港的熱愛。

 

開拓全球體驗

為了擴闊學生的視野,教大透過舉辦本地與海外交流活動,積極增加體驗式學習的機會。對於大學推出為期一個學期或短期的交流項目,鼓勵學生前往大灣區、內地或海外進行考察交流,鄭教授表示期待。此外,學校亦新增一個全新的3學分課程,要求學生在內地生活和工作至少兩星期,藉著豐富的沉浸式體驗,加深他們對多元文化及相關工作架構的理解。

 

「我們希望學生能夠走出舒適圈,接觸現實世界,邁步全球。」鄭教授強調,全人教育能夠讓學生在互聯世界中茁壯成長,這與大學培育具前瞻視野的良好公民的使命不謀而合。透過積極推動全球化體驗,教大將致力栽培具文化意識與全球視野的新一代畢業生。

 

「我們期待這些策略性的舉措能夠引領大學邁向另一高峰,特別是在應對現代教育的挑戰,以及培育具備專業技能、正確價值觀和全球視野的全方位人才方面,奠定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