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教授是当代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擅长运用多种媒介探索艺术与文明的本质,并以艺术创作回应社会议题。今年3月,他受邀担任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的访问教授,展开为期一年的「天地同框」太空艺术教育计划,并广邀教大学生参与动态影像创作,获选的优秀作品将有机会被送上太空。
自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徐教授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移居美国,在中西文化碰撞的环境中开启对文字和书法的探索,创作出享负盛名、结合汉字书法与英文字母的「英文方块字」。此后几十年间,他一直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思考艺术的边界。去年,由他主导的「SCA-1号」艺术卫星正式发射,这也开启了他对太空艺术的探寻。
「我从没想过我的创作可以和外太空有关系。」徐教授笑言,最初对这个「高大上」的项目并不感兴趣,但与团队经过研究后,他认为借助航天技术,结合艺术将视野延伸至外太空,当以独特的视角回望地球的现状,可以为解决地球上的问题激发新的哲学观点或者寻找到有效方法。
除了艺术家的身份,他也是一位老师。AI的普及为生活带来变化,也为教学带来冲击,「这一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比我强。」他常常感叹自己需要时时跟上新事物、新工具和新知识。尽管如此,他仍然乐于拥抱科技,因为AI有助于看见新技术或视觉效果以外,现实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事物。
面对AI出现后有艺术家开始产生被取代的危机感,徐教授却认为:「AI能够帮助我们厘清过去的艺术创作与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到底哪些是属于技术的部分,哪些是属于艺术的部分。」徐教授形容,AI最终探究的是人类的思考模式,例如人类如何工作、人的大脑如何运行等,而人与人之间共同生成的作品是AI难以取代的。「今天我比任何时候都更热爱艺术,因为AI愈是强势发展,艺术就愈是重要。」
由于知识的获取方式与过去不同,人们从手机上获取的知识比博物馆还要多,这也让他不禁思考:「未来大学需要担当甚么角色,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这真的是一个课题。」
简介 |
---|
1981 – 中央美术学院学士毕业 |
1990 – 以荣誉艺术家身份访美 |
1999 – 获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 |
2004 – 获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奖 |
2007 – 获全美版画家协会「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 |
2007 – 获中央美术学院委任为副院长 |
2018 – 获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艺术创作奖」 |
2024 – 担任香港文化推广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