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时光荏苒,香港教育大学(教大)校长张仁良教授将于今年八月底任满离任。在这十年寒暑,张教授带领大学转型,令教大茁壮成长,在区内以至国际教育领域声誉日隆,成绩卓着。
硕果累累
忆述十年前接任校长时的一刻,张教授说:「当我在二零一三年上任时,大学尚未正名。尽管我整个学术生涯与高等教育结下不解缘,但作为一名金融学教授,我可说是教师教育的新手。面对很多从未遇过的新事物,我深感自己任重道远。」
对张教授来说,这段长达十年的校长之路,是他人生中重要一页,尤其二零一六年教大正名,成为本港第八所公帑资助大学,由单一学科院校转型为拥有多元学科课程及研究实力的大学。张教授在这段期间,一直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短短数年,教大成功跻身国际优秀教育大学之列,以世界领先的研究和论文广获征引的学者而闻名。张教授说:「教大以教师教育为策略重心,于本地同侪中独树一帜。作为一所年轻而朝气盎然的大学,我们的实力正不断提升。」
他续说:「过去十年,我们秉持以教育为核心使命的同时,也开拓新的学术领域,涵盖心理学、语言学、创意艺术及文化、运动科学及教练、环境科学,以及教育科技等。」在学与教和研究两方面,范围均有所扩大。
知识转移方面,大学亦有长足进展,成绩令人欣喜,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表现尤其显著。张教授说:「教大学者全力推进世界银行在柬埔寨和越南的全国教育项目,以提升不同级别教师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当地教育变革的促进者。」
我有幸与充满热忱的优秀团队合作。
众志成城
凡此种种,实有赖教大同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张教授以他们为傲,他说:「我有幸与充满热忱的优秀团队合作,从未孤军作战。」
正是这份万众一心的团队精神,使教大能跨越不同阶段的种种挑战,包括影响整个社会和教育界,长逾三年的疫情。他说:「在此,我必须向所有教职员致敬。他们在困难时期迅速应变,为学生提供额外的支援。我亦要感谢同学的谅解,他们以无比的抗逆力,应对教学模式的转变。」
张教授任内另一项重大挑战,是激进主义抬头,社会弥漫暴力冲突。他说:「我们每个人都上了深刻的一课。令人惋惜的是,很多年轻人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他补充说:「在聆听和回应学生诉求时,教育工作者必须同时坚守重要的核心价值和原则,寸步不让。随着社会秩序复常,我们不应回避讨论年轻人的前路问题,包括在囚学生的教育和持续进修机会。各大学校长对于如何处理这类个案已有共识,将根据各院校个别情况和学务规条作适当考虑。」
回归基本
谈到问题的核心,张教授强调必须重塑传统价值。他建议学生由幼年到大学的不同学习阶段,都要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此举将有助青年定位自己,并巩固他们的国民身分认同。
为此,教大已引入一系列本科课程改革,包括:正向及价值教育、师德教育,以及国家安全及基本法教育。本校亦将有关大湾区的课程列为带学分的必修课程,并安排准教师到湾区实习。我们亦为现职教师提供持续专业发展,以及有关国家安全和基本法教育的资源和教材。
志庆
学创新 学适应
说到教育的未来,张教授认为,创新、创意和创业精神均十分重要。他说:「我们要协助年轻人发挥潜能,以灵活的思维去学习、分析、适应和创新,而非单向地灌输知识。」
他说:「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教学;备受争议的人工智能更令人们忧虑饭碗不保。人工智能或许会为不少行业带来冲击,但教师的角色却是无可取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机械永远无法做到。不过,教师仍须拥抱新科技,为课堂增值,协助年轻人迎接未来。」
香港是我家,我将继续尽我所能,回馈社会。
根在香港
临别依依,张教授将时刻记挂教大校园内的点点滴滴,亦期望可为香港未来出一分力。他说:「我在法国攻读首个博士课程,享受到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我在当地学会了一种新语言,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还遇上了我的太太。当年我大可选择留在当地发展,最终却决定回流香港。如今回望,我十分庆幸自己有此决定。」
总结任期,他说:「我很荣幸能在教大的关键转型时期,成为第五任校长,与教大师生、一众校友、大学友好和支持者携手,完成长达十年的正名之旅。香港是我家,我将继续尽我所能,回馈社会。」
愉快学习
张教授一直提倡愉快学习,相信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二零一八年起,教大推出一系列动画项目,为教师、儿童和家长提供便捷的电子学习资源。这些与中国语文及历史、中国古典文学、著名历史人物,以及和生命教育相关的动画短片和歌曲,现已累积逾千万的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