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教大荣誉人文学博士葛兆光教授近月获委任为荣誉教授。他分享其治学方法,提倡以全球眼光审视中国历史。
立足国家 拥抱世界
中国历史悠悠千载,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教授为历史把脉,自比「诊断病源的大夫」,倡导「从周边看中国」,开出「放开固有框架,练就开放心态」及「广涉多元理论」的良方。
葛教授「拥抱多元」的历史观,源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在北京大学主修古典文献期间,他广泛涉猎文学、哲学和历史,后来出版多本畅销著作阐述观点,提出「走出中国中心观」的历史视觉。
他说,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以四裔为附庸的『中国』中心思想」,往往以本朝为圆心,对华夏文化抱有一份优越感。虽然历经多次外来文化思想冲击,心态依然未变。
这些洗礼最早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当时海外贸易频繁,中国与数十个国家皆有往来,首次见识世界之广阔壮大。明清时期,商贾及传教士分别带来海外珍品和宗教思想,西方列强在十九世纪瓜分中国时展现船坚炮利,惟传统中国人的世界观仍牢不可破。
葛教授说,现代中国人仍然自我中心,对世界的理解有一定程度的偏差,需透过教育构建世界观,塑造公民意识,助新一代定位自己,成为「站在中国的世界公民」。他强调:「在拥抱世界文明的同时,可保留和宣扬中国文化,两者并无冲突」。
历史非背诵史实
他又说,透过梳理历史走向,可鉴古知今,反对死板和教条式的历史教育,慨叹历史课程如只着重背诵,学生实在难以感受到学习历史的趣味。他认为,历史学家就像诊断病源的大夫,需负责找出「一个民族身上健康和不健康的地方从何而来」。而作为一名人文学者,他亦躬行实践,关心生活、关怀社会,与世界接轨。
周游讲学
葛兆光教授曾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及京都大学、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等地担任访问学人和讲座教授。他形容旅居各地,与不同的学者和学生交流、思想碰撞,十分重要,笑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